查看原文
其他

古老与现代的结合:小议博物馆App

丁晗雪 弘博网 2021-09-26

 

如何穿越时空、揭开历史的迷雾?

作为考古学家

你需要一把手铲


作为普通人的我们

你只需要一个App


2019年1月7日,随着无锡博物院智能导览App的正式上线,掌上“玩转”锡博成为了现实,也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博物馆都在关注线上领域,以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。


无锡博物院智能导览App界面


目前,我国各地各级的多家博物馆都开发了App,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“博物馆”,会有几十款APP呈现在我们眼前。


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,人们对于信息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博物馆扩大开放、观众群体的不断细分,观众对博物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同样,博物馆也需要更新其数字平台和设备来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

博物馆App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当代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博物馆的需求,还在为观众提供可视化、可选择的精准服务,在更新博物馆信息传播模式、拓展博物馆信息传播空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
精准服务

重视个性化与针对性


相较于传统的导览设备,App的灵活性更强。


在2019年1月7日正式上线的无锡博物院智能导览App中,锡博根据特色板块和常设展览设计了“文博历史”、“红色记忆”、“书画艺术”和“科技之光”等路线推荐。观众可以直接点开“路线推荐”功能,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参观路线。


如果你对“历史文博”感兴趣,选择该路线后,App会引导你从西区一层“吴风锡韵——无锡城市故事”开始参观,接着参观西区二层的“古墓奇珍——元代钱裕墓出土文物展”,再看西区三层的“紫玉金砂——紫砂陈列展”和“泥塑雅韵——惠山泥人陈列展”。


无锡博物院智能导览App“路线推荐”界面


观众来到展厅后,通过App就可以实现展览导览的功能,通过可视化的模式有选择地参观展览,既方便了观展,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调整参观路线和内容[1]


此外,博物馆App考虑到受众的不同,分类开发,可以更好地区分服务。以湖北省博物馆开发的智慧博物馆App为例,其中既包含文物动画、考古纪录片等符合成年人学习需求的功能,还有一系列如“曾国宝物城”、“甲骨文的奥秘”等趣味小游戏供儿童、青少年观众的体验和学习。


湖北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App“娱乐”界面


但是,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细化,目前大部分博物馆App在功能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有些App的主要功能在内容与形式上和传统服务模式基本无异,单纯地将对藏品进行“数字化”展示等同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,是对“数字化”的狭隘理解。


此外,目前主要开发的博物馆类App其实更多面向的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成年群体,对儿童与知识背景有所差异的受众则难免有所顾及不周。


开发App的初心本是鼓励各类群体走进博物馆,如果App针对性更强,对观众群体划分更细致,观众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调整参观路线和内容,相信观众的参观体验会大有不同。


情境导入

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


博物馆应该向观众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,特别是面对青少年和儿童观众时。因为这类观众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,并且兴趣点也比较跳跃,就需要新颖的方式来服务这部分观众,使其可以不断地被吸引,并融入其中,得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。


为此,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款儿童类的博物馆App“皇帝的一天”。据了解,此款App由小游戏与电子书共同组成,以活泼的手绘画风、卡通化的人物、有趣的背景故事、十二时辰的时间线索,还原清代皇帝一天的衣食起居、办公与娱乐[2]。在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,并从中有所收获。



除了针对儿童开发的“皇帝的一天”,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“3D故宫”这款PCC手游,用户可以自主控制人物在故宫模拟场景中行走,与场景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对话,走过景点就会自动显示实景图、文字介绍及语音讲解。了解历史的同时还增加了可玩性,在3D游戏中领略整个紫禁城。


“3D故宫”场景


拓展空间

注重即时性与共享性


博物馆App的另一个巨大作用就是成为博物馆的延伸。相对于传统数字化手段来说,App可以做到内容更新更快、操作更便利。用户不仅可以在手机上浏览到最新的展讯、教育活动等博物馆信息,并且通过评论和分享,拉近观众与博物馆、观众与观众的距离。


以“iDaily Museum”为例,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每日展讯,更可以第三方登录,一键分享、评价相关展览。


“iDaily Museum”App界面


于博物馆而言,观众是由单独的个体组成,但他们也是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。在App的引导下,基于新媒体平台(微信、微博、QQ等)的观众互动会愈加频繁,以往的博物馆与观众单方面联系将演变为观众横向联系优势。


博物馆对观众的影响要有持续性,在此之下,在场馆之外博物馆对观众的影响仍然发挥着作用。当观众的横向联系更加频繁后,更有可能催生博物馆公众兴趣小组的诞生,这一组织化趋势也将进一步改变观众在博物馆体系中的力量和作用[3]


博物馆App开发小建议


博物馆App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局限,但是在开发和维护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
01

重视用户体验和反馈


目前,相关博物馆App在更新速度上或有欠缺,更新周期3个月至一年不等,更新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操作系统而非用户的评价和反馈。用户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,但相关负责人对类似反馈往往却视而不见,致使App无法及时修改和更新更好地服务观众。



建议博物馆在机构内部形成良好的数据收集循环系统,及时处理受众反馈,完善自身的应用,切忌一次制作长久不更新,抱着“一劳永逸”的心态开发和运维,这样就会失去博物馆App特有的魅力和广大博物馆的“忠实粉丝”。


如果在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,馆方能够“以人为本”,更多地考虑用户的体验和感受,提供操作手法的简要说明,根据用户的建议适当修改等,App能够更好地为博物馆所用造福观众。


同时,博物馆应该增强自身的数字化建设,完善原始模型的建立。建议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促成建立区域性博物馆App,团结力量共同开发。


02

突出特色,拒绝“千馆一面”


不难发现,目前国内市场中相关的博物馆App正在逐渐趋同,基本以导览讲解、藏品介绍功能为主。虽然模仿和学习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,能够极大地降低开发设计成本,也更易于减轻用户的认知成本,然而在功能、内容都趋同的情况下,难免使观众对这些同质化的App感到抵触,进而影响其应用与推广。


因此,为了实现博物馆App的开发目的,使其更好地为观众服务,需要博物馆在学习业内成熟模式的同时,加入自身独特的想法和创意,挖掘馆内特色,带给观众更有记忆的体验。


以故宫博物院为例,曾以“紫禁城”为题材推出过一系列具有目标针对性的故宫特色App,如介绍藏品的“胤禛美人图”、“韩熙载夜宴图”以及“每日故宫”,再如注重体验的“3D故宫”、“皇帝的一天”。无形之中,这些App向观众打开了一扇走进传统文化的门,博物馆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、喜爱。


“韩熙载夜宴图”App界面


“胤禛美人图” 


03

考古与博物馆并重考古与博物馆并重


博物馆工作与考古发掘两者应是相辅相成,但目前博物馆类App发展速度较快,而考古类App则少有开发。其实有大量的公众对一线考古现场和考古成果十分好奇,然而想要获得相关信息却只能依靠传统媒体。


2016年获得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的上海青龙镇遗址,在公众考古上一直走在前列。2017年“考古青龙镇”App正式上线,用户可以在互动中全面了解青龙镇的考古发掘过程和成果。


“考古青龙镇”界面


“考古青龙镇”的上线可以说是国内考古类App前进的重要一步。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考古文博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,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,不是“窄播”意识,而是“广播”意识[4]


结语

从人工讲解到语音导览器讲解,再到开发博物馆APP和小程序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,博物馆也同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科技变革带来的行业变革,博物馆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做好工作,也需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内进行创新,让博物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!


参考文献:

[1] 闫涛.浅谈博物馆数字App应用[C].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博物馆.2017.

[2] 张文娟.博物馆App“皇帝的一天”游戏元素解读[C].北京联合大学,北京数字科普协会.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.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5:197-202.

[3] 张遇.王超.智慧博物馆,我的博物馆——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系统[J].中国博物馆,2012(1).

[4] 黄洋.考古工作与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的关系[J].东南文化,2015(2).



作者:丁晗雪

图片作者自截,部分来源于网络

编辑:云梦泽#云梦泽


往期精彩回顾

关键:如何在“研”上做文章?博物馆研学热下的冷思考

“解剖”汽车、古董车乘游,看上海汽车博物馆的“别样”方式

博物馆对普通观众的承诺与责任: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

故宫这次玩“复古”?带你真正领略18世纪的紫禁城

用儿童的方式讲述博物馆故事,出版社可以做什么?

"海专委"联合中国涉海类博物馆,共同建设21世纪的海洋文化

攀古流芳,清芬奕世,这个家族值得铭记!

专访|苗晓刚:做好每一块博物馆展柜玻璃背后的理想和责任

通知|国际博协培训中心2019年春季培训班招生啦!



唯一投稿邮箱:

news@hongbowang.net


商务合作请发:

market@hongbowang.net


博物馆行业交流群:

 QQ 672602553

▼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资讯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